党旗引领明方向 “扁担精神”永相传

——全市供销系统传承红色基因,创建“金扁担”党建品牌纪实


□ 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陈声金

去年底,2020全国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论坛暨“金扁担”“红背篓”双奖典礼在海南盛大开幕,龙岩市供销社获评“金扁担”改革贡献奖。这是我市积极弘扬“扁担精神”、担当“为农先锋”的生动例证。

“扁担精神”,历久弥新。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供销社的前身——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9年中央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在才溪成立,由此诞生了“不畏艰险、一心为民”的“扁担精神”;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时提出了“干活挑着金扁担”的精辟论述,为“扁担精神”注入新的内涵。近年来,全市供销系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党旗引领作用,大力弘扬“扁担精神”,创建“金扁担”党建品牌,坚持服务“三农”宗旨,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党旗引领,齐心提升服务能力

“一根扁担两只筐,群众期盼心中装……”服务“三农”的“扁担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供销人。

新时代,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号角全面吹响,闽西供销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扁担精神”薪火相传。

昨日,我们来到武平县中山镇的田间地头,目之所及,处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兴的景象。

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总支将支部建设与“五新技术”培训相结合,创办农村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学校,对百香果、盘菜、仙草等种植与管理技术,新化肥、新农药使用要点,新农机应用等进行免费培训。将党支部建设与“田间地头实训”相结合,结合农时农情,设立“田间课堂”,将学习阵地前移,通过邀请技术专家、种植能手为种植户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做到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现场传技,解决农户缺技术难题。

该县积极推行“将支部建在联合社上”的模式,让党旗在供销合作经济组织高高飘扬。

通过“党支部+联合社”、支部书记与联合社负责人“一肩挑”等形式,推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主线,推动生产资料统一购买、土地流转托管、农机作业、开拓销售市场等,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闭环。去年以来,在市供销社党组的领导和各地供销社党支部的引领下,全市培育省级示范社25家、市级示范社82家,有力提升了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效益。

“‘将支部建在联合社上’是我们对联合社建设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农村工作中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经济领导的重要举措。”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刘广祥说。

党员先行,用心解决发展难题

农村电商市场,是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已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短板。此前各快递公司因分散经营、单独管理、无序竞争,特别是在地处偏远的自然村,多数村民无法享受到快递上门的便捷服务。

如何突破瓶颈制约,闯出一片新天地?

市供销社党组发挥核心作用,成立“金扁担党员项目攻坚队”深入调查研究,按照“股权投资、资源整合、供快合作”模式,联合“三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韵达)快递物流公司,创建“供销通世达”快递品牌,在全国供销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供销合作物流服务网络。

目前,全市成立了6家供销通世达物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供销社基层资产布点,新建成农村快递公共服务站点527个,建成中心城区大型社区快递服务站392个,全市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进一步补齐农村物流短板,为农业生产、农资配送、日用消费等提供物流保障。同时,供销通世达物流通过“五整合”“五统一”“五优化”措施,产生集聚效应,实现降成本、优服务、增效益,快递数量和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市供销社率先在国内与知名连锁便利店企业合作,以开办供销·见福便利店为载体,推广“531N” 便利店模式供销城乡综合服务,着力构建新型供销城乡综合服务体系,破解城乡综合服务社长期以来没有盈利支撑、服务无法持续的“存续难”问题,切实把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送到群众身边。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设立党员服务先锋岗挂钩“红古田”农产品专柜、扶贫农产品专区,加大闽西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力度。目前,全市已建成“红古田”供销新型城乡综合服务社169家,实现农产品销售5000多万元。龙岩市“红古田”城乡综合服务社获评2020年全国供销系统城乡优选服务品牌。

“扁担传人”,尽心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才能不断地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全市供销系统采取村级党组织优秀人才到基层供销社、联合社挂职、任职,基层社、联合社管理者、产业带头人到村级党组织担任合作经济“顾问”等形式促进人才双向交流,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同时,村级党组织与基层供销社、联合社党组织负责人牵头实施“三培养计划”,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供销合作经济骨干,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相促进。

对于连城县朋口中心社主任、连城县电商公司经理赖田福来说,2020年是丰收的一年。在2020全国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论坛暨“金扁担”“红背篓”双奖典礼上,他获评“红背篓”精神传承人物奖,为福建省2个获奖人之一。

在赖田福身上,我们能切实感受到“扁担传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不但要帮农民兄弟买东西,更要帮农民兄弟卖东西!”这是根植于赖田福心中的梦想。他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实体店”的经营模式,实施精准快贷,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像赖田福这样的“扁担传人”,全市供销系统还有很多,他们深耕行业、全心为农,让“扁担精神”在红土地上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消费扶贫,真心帮扶摆脱贫困

会种不会销是不少贫困户面临的共同问题,农产品卖不出去影响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为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全市各级供销社成立消费扶贫对接中心,组织挂钩贫困乡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推荐扶贫农产品150多种,在全市8个扶贫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集中展示、销售,组织开展扶贫农产品对接会、展销会31场次。

闽藏同心携手,聚力脱贫攻坚。市供销社成立援边消费扶贫工作专班,选派供销系统干部进藏,重点支持昌都藏香猪产业发展。设立西藏特色农产品专柜,在西藏昌都注册成立福建供销百农汇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子公司,通过扶贫“832”平台等线上和线下渠道,帮助昌都边坝销售当地扶贫农产品。

此外,通过“村级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市供销系统积极开展党员挂钩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激励性扶贫。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帮扶贫困户2965户,实现户均增收1890元。

小小的扁担,悠悠民生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闽西供销人坚守初心、躬身为农,为昔日的“扁担精神”注入全新活力,再度出发迈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