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梦想启航的地方

□ 桥子
时光飞逝,转眼离开濯田近三十年。濯田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令我思念、回想、感悟。
濯田镇坐落在长汀县西南部,距城区35公里,面积342平方公里,是一个土地肥沃、千山竞秀、气候宜人的地方,素有“鱼米之乡”“长汀的小江南”之美称。
这里,有厚重的红色历史。1991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在濯田镇政府工作,第一项任务便是担任水口村工作队队员,这个水口就是“红旗跃过汀江”的古渡口村。当我站在水口大桥上,看汀水南流,眼前仿佛出现毛主席挥师过江的壮丽场景。1929年5月29日,毛主席率领红四军4000多名将士第二次入闽,在此指挥过江。时值雨季,河水猛涨,150米宽的汀江白浪滔滔,当地16位船工用8只木船运载红军指战员过江,红四军过江之后便攻占了龙岩、永定等地,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站在水口大桥上,吟诵着毛泽东当年写下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壮丽豪迈诗篇,顿时会有荡胸生豪情之感。
这里,有秀丽的山水风光。濯田群峦叠翠,山花烂漫,溪流清澈,原野青翠。仙人嶂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山水中。一个周末闲暇时光,我们几个刚分配到镇政府的小年轻,相约骑自行车行走20多里前往登山。仙人嶂山海拔642米,其一峰独高,直插云霄。拾级而上,石砌古道,蜿蜒曲折,山陡岩奇,峥嵘险峻,大山深处,古树参天,植被繁茂。景区内有仙人石、耙头岽、五指峰、仙人石浴盆等多处景点。大山主峰的仙人嶂古寺,据说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终年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方圆百里村寨尽收眼底,四周苍山如海,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濯水悠悠。濯田河全长十余公里,是汀江的一个支流,在水口村汇入汀江,河面宽阔,水碧石怪,深潭无数,沿河两岸,柳绿桃红,翠竹环绕。濯田河像一条玉带铺在濯田平原上,缓缓地流经集镇。每当傍晚空闲时,我经常来到河边散步或静静地坐在草地上,看着沿河高大挺拔的棵棵古樟、扭动细腰的排排杨柳、争相绽放的奇花异草,还有那河面上鸭欢鱼跃、白鹭翱翔低飞的美景,便会淡忘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忧愁与烦恼,产生一种轻松舒适之感。
这里,有独特的客家记忆。濯田,俊才辈出。濯田有40个行政村,为便于开展工作,镇党委、政府划分了8个片,每片负责4至6个村。1992年,我由水口片调整到寨头片并担任副片长。同睦村属于寨头片,在濯田的最北部。当年进村是土路,路难行,车难走。没想到,这个偏僻不起眼的小村落,却有不少历史。公元926年,汀州刺史钟翱辞官,率领全家大小沿汀江而下,来到此处建房筑舍,垦荒造田。钟翱有三位夫人,九个儿子,除一子在本地留守祖业,其他八子都先后往外迁徙,后裔不断发展,有的发展到了海外,子孙遍布天下,有“九子流九州”之说。
濯田,民俗多姿。“百壶宴”“百鸭宴”扬名中外。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祈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升平村农民以民间最古朴的方式举办“百壶宴”民俗活动。各家各户送来的酒都用锡壶装着,酒壶全摆在长桌上,少说也有一百多壶。随着族长一声令下,大家毫不客气各弄一壶酒来喝,成为一次招待亲朋好友远亲近邻的盛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百鸭宴”,是美溪村最负盛名的节日。村民提上煮熟的番鸭和刚刚收割的稻米做成的黄米粄,摆开筵席,供奉“黄悻三仙”。数声铳响,仪式开始。村民扛出神明,巡游古事。坊间道士,吹响锡角,焚香祈愿风调雨顺。仪式结束后,村民挑上鸭肉担子,回家热情招待客人。
没想到两年之后,我便调上城离开濯田。乡镇工作虽然清苦,而要离开却是不舍。与同事们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干、一起玩的时光里,苦乐相伴,回味无穷。集镇小巷中的笼床糈、炸雪薯、灯盏糕……是那么香酥令人怀想。泥泞山路上,老戴老罗的笑话……是那么有趣让人捧腹开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是锻炼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立足本职,把当前正在做的事做好,就能拉近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就能从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正因为自己始终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从基层干起,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二十多年的时光中,我从乡镇调到县城再调到市里,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一名处级干部。时光虽已远去,但仍然经常会想起濯田,这个令我梦萦轻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