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匠心乡愁的龙岩麻老制作技艺


□ 记者 郑秋生 通讯员 林建德 图/文

“父母吃生日,女儿吃七夕”,作为龙岩人应节食品的麻老,每逢七夕,父母亲总会在七月初七前几天买上麻老赠送女儿,尤其是嫁后第一年,要用小箩筐整担挑送,寄寓忠贞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也吉兆“财丁两旺”。而七夕传统美食麻老是如何制作的?为了一探究竟,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新罗区红坊镇上洋村,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素英。

曹女士从十多岁师承公公技艺至今,做麻老已经40多年了。每年农历五月,曹女士与她的兄弟姐妹们每天将糯米煮熟并晒干。农历六月,曹女士每天早起,将晒干的糯米炒成8筐“米香”。一筐筐饱满的“米香”,掺杂着阳光与火的温度,给人无限能量,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然后,在翻滚的熟水中,加入麦芽糖、白砂糖、猪油、油葱。静静等待锅中的糖水发生奇妙的变化。待糖水变成红色,倒入新制好的油葱,让香气四溢。再浇淋上猪油,待糖黏稠后起锅,放入“米香”、黑芝麻、花生、姜,运用手臂及木板的力量,充分翻炒均匀。再在模具内洒上芝麻和花生,并将翻炒均匀的加料“米香”倒入其中,铺平压实,通过手腕的巧劲用棒槌碾压。接下来,就是将模具中的麻老切块包装。

拿起一块散发着诱人甜香的麻老,仔细端详一番,只见粘裹了糖浆粒粒分明的米香,晶莹剔透,其间还点缀着香酥的花生与芝麻。轻尝一口,口感酥脆可口,令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由于手工制作麻老的过程辛苦,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曹女士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全程手工制作麻老的师傅,已经极为稀缺。每年七夕前夕,曹女士总能接到亲戚朋友们请她做麻老的电话,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做下来的原因。曹女士的儿子阿聪不愿看到母亲过度劳累,亦整天陪伴劳作,遇到忙不开时家人皆全家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