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商品林赎买:利了林农 绿了山林



□ 记者 林阿玲 通讯员 杨凌霄


“树大了不能砍,就像捧着金饭碗却没饭吃。现在政府搞赎买,不仅解决了困扰我们的问题,还能更好地保护水源地,全家都支持哩!”昨日,在果园打理果树的李广军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和兄弟家的300多亩山林流转给了政府,四兄弟总共可以获得30多万元赎买费。

自家的山林为何要“卖”给政府呢?原来,李广军四兄弟的山林位于武平城区饮用水源地——捷文水库周边。为保护好水源地,2015年捷文水库周边的4.5万亩山林被列入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这让周边捷文村、小密村上百户林农的林木成了“绿色不动产”,村民守着山林却不能带来收入。

为维护林农们的合法权益,2016年武平县开始向林农租赁或赎买捷文水库周边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每亩按政府与林权所有者约定的价格支付租赁或赎买资金。“头两年主要采取租赁方式,2019年开始转为以赎买为主,林农受益更多。”武平县林业局资源站站长钟太欣介绍,去年全县完成商品林赎买3074亩,今年决定赎买1.05万亩,主要集中在捷文水库片区,目前已完成流转任务量的70%,赎买商品林交由武平帽布国有林场管理。

其实,捷文水库的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正是我市林业改革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据统计,我市位于自然保护地、江河源头、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位内的商品林大约有170万亩,因生态保护需要,这些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使林权所有者的处置权、收益权受到一定影响,林农要求采伐利用与林木保护的问题日益显现。

2016年,我市探索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逐步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等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以此破解采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维护林农合法权益,促进林区和谐稳定,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

2016、2017年我市在新罗、武平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工作,共完成赎买8506亩、租赁26197亩。2019年新罗、武平、上杭三个试点区域全部改推更有利山林管理、更受林农欢迎的赎买机制,当年共完成赎买12094亩。今年我市商品林赎买工作集中在武平县,共申报赎买任务1.05万亩,数量为全省最多。五年来省、市、县三级共下发商品林赎买、租赁等资金6733万元,全市共有200多户林农受益。

“商品林赎买以平等、自愿、有偿的方式进行。”市林业局资源站站长刘永盛介绍,政府一次性将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过来收归国有,国有单位接盘赎买的商品林后,将全面加强管理和保护,提高林分质量,提升生态功能,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