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央行数字货币,你准备好了吗?
□记者 傅利昌
近日,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有提速之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已取得较大进展。日前召开的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据悉,央行数字货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未来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
无纸币时代真的要来了吗?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它与传统货币有何区别?央行数字货币会取代现金吗?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央行数字货币会让用户抛弃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吗?记者综合有关资料进行一番梳理,科普一下央行数字货币,揭开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1央行数字货币就是以数字形态存在的人民币
央行数字货币首先是一种货币。货币是什么呢?货币是一种记账单位,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你可以把货币想象成提货单,背后对应着商品和服务的索取权,所以货币也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持有和储存货币,意在有一天兑换成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关于货币,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意思是说,在经济学意义上人人都能发行货币,但并非每个人发行的货币都能被大众接受。有人愿意接受比特币,所以比特币也能在特定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成为一种“虚拟货币”(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不承认其货币属性)。
在现代经济语境中,货币通常指法定货币,由央行发行,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特征,在国境范围内任何人不得拒收。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对应不同的货币形态:纸币现金是人民币,银行存款背后是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也是人民币。所以,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呢?你可以理解成以数字形态存在的人民币。
既然都是人民币,必然可以在不同形态间互换——数字货币可以兑换成现金,也可以转换为银行存款,反之,现金和存款也可以兑换为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并不神秘,就是电子化的现金,把纸质现金变成电脑里的一串字符,当然为了安全性需要进行加密。现金和活期存款账户已经能够满足大家的支付需求,站在用户的角度,为何还需要央行数字货币呢?
的确,专家在解析央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时,多基于央行和金融机构视角,如相比现金,数字货币能节约印刷成本,也不存在损毁替换以及运钞押运问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体系的现金管理成本;相比银行存款,数字货币可追溯资金流向,小则防止信贷资金违规入股市、楼市,大则在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方面发挥作用。
对老百姓的好处体现在哪里呢?好处是防偷防盗,因为可追溯,也不怕偷盗。不便之处表现为要重新培养一种货币使用习惯。
2央行数字货币不能完全取代现金
从传统纸币到电子货币,从货币安全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加密技术。第二个重要的区别,既然是电子货币,就意味着从线下转到线上。
一定程度上,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是一种顺势而为——顺应“无现金社会”趋势,为数字经济提供更好的支付载体。那央行数字货币会取代现金吗?不会。
现金的使用背负着很大的运营管理成本,现金支付难以追踪资金流向,大额现金交易往往是灰色交易、非法交易的重灾区。站在企业的角度,大额现金支付还会带来防伪识别和现金存放等问题。
但对于小额零星交易,现金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最大的优点便是高度灵活性和场景普适性,不需要依赖第三方设备和网络,可随时随地用于交易,适用于一切群体和几乎一切小额场景。
现金的匿名性特征更是无可比拟的优势,某种意义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性会更加凸显现金的匿名优势。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在很多场景替代现金,却不能在所有场景取代现金。
3第三方支付一直都不是必需品
除了现金,很多人还忧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龙头地位不保。技术上看,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去中介化”点对点交易,只要商户和消费者都开通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两个钱包地址之间就可以直接交易。
不过,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自然不想真正“去中介化”,采取的仍是“央行——金融机构——用户”的双层运营机制,用户在金融机构开户,不直接与央行发生业务关系。央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而第三方支付则是三层结构:央行——银行——(银联/网联)——第三方支付——用户。央行数字货币,明确表态需要银行账户,还需要第三方支付账户吗?
理论上是不需要的,就像没有第三方支付时,支付转账交易也照常运行一样。就现有清结算体系而言,第三方支付属于体验层面的提升,是锦上添花,一直都不是必需品。对央行数字货币也是如此,没有第三方支付,不会有实质影响。
(综合金融时报、中国经济网、中国金融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