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孕春华 玉果结天涯
——新罗区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之核心区见闻
□记 者 莫志强 见习记者 赖菲 罗焕辉
通讯员 温连光
春风拂面,播种希望。3月11日上午,位于大池镇北溪村的新罗区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之核心区,福建百香果产业示范园一派繁忙,部分工人正有序开展嫁接作业,另一部分工人则忙着将育好的百香果种苗装箱外运。
“自2月25日全面复工以来,每天都有约50名工人在一线,百香果种苗除供应本地外,还运往云南、贵州、广西、海南、江西等地。”示范园负责人、福建百香果产销联盟秘书长、康达森绿总经理郭德祥告诉记者。据介绍,示范园占地80亩,是全省唯一获得百香果育苗许可证的大型育苗基地。
这样的基地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会怎样?郭德祥直言不讳,他说,当初最难的还是物流,好在镇里积极协调、及时助力,还为基地配齐各类防疫物资,为复工奠定了基础。因受疫情影响,农资配送滞后,农田整地延后,百香果种苗种植也可能相应推后,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把小苗育成大苗,以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地种植户届时能苗到即种。“这样不耽误农时,保证百香果仍于5月开始开花、7月开始结果。”郭德祥说。而为让种植户能及时得到技术指导,他们还开设网络直播课,在线解答百香果种植问题。
既服务好种植户,也帮助好贫困户,这是示范园自去年7月开园后就一直秉持的理念。如今生活愈发美好的北溪村村民吴碧艳坦言,经过开园后的培训,她很快就掌握了百香果播种、嫁接等技术,现在每月有约2700元收入,比过去自家种花生平均每月四五百元收入好多了。“就业稳定,充满动力,我要继续加油干!”吴碧艳一脸欢笑。
一按电动钮便能自动浇水,一扫二维码便知温度湿度,在种植示范区,智能化设施让记者感慨。但郭德祥并不满足于此,他说,示范园已争取到省级智慧项目,预计七八月可建成物联网系统,“届时,在家就可以控制各养护环节,消费者也可实时视频观看,每株种苗还都会有‘身份证’!”
种百香果,既要高端化,也要接地气。在种植示范区旁,钩机正加紧整地。原来,为给更多农户提供示范,示范园计划建设5亩带防虫网的人工授粉种植基地,预计本月底开种百香果。此外,镇里还将在示范园农业观光旅游板块重点打造3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点。而在核心区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区,一期工程已封顶,预计6月可交付使用。
“我们正依托近期规划占地约300亩、总投资3.5亿元的核心区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区主体的示范园作用,借康达森绿开发公司、乐享优品电商企业拓展销售网络,做大做强百香果品牌。”大池镇党委书记蔡艺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