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刷单、投资理财等类电信网络诈骗近期多发——

切勿轻信网络信息 警方教你如何应对


防范网络电信诈骗

创作:王耀辉

□记者 张梓睿 通讯员 曹金浩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不法分子还在不断翻新作案手法,让人防不胜防。而今年关将至,正值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期,记者于17日采访了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了解了近期我市多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类型,以及如何进行防范。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近期市民容易上当受骗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3种,分别是贷款类诈骗、刷单类诈骗、投资理财类诈骗。

贷款类诈骗应对:

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保密个人信息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当前,贷款类诈骗手段繁多,其陷阱外壳极具迷惑性,广大群众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往往通过网络发布代办信用卡、无息贷款、无抵押贷款等虚假信息,有需求者联系后,犯罪分子即要求受害者先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考察费”等各种额外费用来骗钱,或者会要求先转入一部分钱来证明有还款能力,从而使广大群众上当受骗。

“10月份,新罗市民陈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询问陈某是否需要办理贷款,陈某表示需要后便添加对方微信询问贷款详情,在对方推荐的贷款平台办理贷款后,迟迟没有放款,陈某便询问对方,却被对方以陈某填错卡号需要保证金为由骗取了8000元。”办案民警说,“针对这类诈骗,广大市民一定要做到,有贷款需求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要记住一点,任何不需要签订合同的贷款肯定是虚假的。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办理贷款,不要轻信所谓的‘信用卡代办机构或人员’;要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保密,千万不要告诉他人动态验证码、银行卡号码、有效期、银行卡背面的校验码等重要信息;还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对方提到要手续费、保证金、考察金等额外费用,就可以确认对方绝对是骗子,应该马上断绝和对方的联系。”

刷单类诈骗应对:

选择正规途径,及时核实情况

“刷单类诈骗的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待业青年、家庭主妇等群体希望兼职赚钱的心理,使用网站弹窗、QQ群发布刷单兼职信息,其所谓的‘业务员’一般不会和受害者见面,而是通过QQ、语音聊天软件联系受害者,利用虚假高额利润回报交易记录或者交易截图骗取受害者信任,进而要求受害者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在受害者缴纳保证金后,犯罪分子又会以付款超时、账号冻结需解冻、刷单最少三笔等理由让受害者继续付款,等到受害者发现上当受骗时,犯罪分子就‘消失’了。”办案民警说,“11月,东肖某学校的学生林某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看到刷单返利的工作,想靠自己赚钱的他,便立刻添加对方为好友,并按照对方提供的刷单链接进行刷单。一开始刷了一笔1000元人民币,后对方称订单异常无法返利,又以退款为由,通过发送退款链接获取了林某的支付宝密码,将其账号内的5499元转走。林某到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办案民警表示,希望广大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多个心眼,不要被“投资回报高、从业门槛低、工作时间短”等谎言所吸引,选择兼职赚钱时要通过正规途径寻找,及时核实用人单位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要透露个人和家庭成员信息,如发现被骗或诈骗情况请尽快报警。

投资理财类诈骗应对:

要有正确投资理念,高回报、无风险绝不可信

11月,新罗区东肖镇居民李某通过手机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布赚钱的项目,与其取得联系后,得知按照对方的方法操作和安装××彩票APP就能盈利,李某先后在该平台充值7笔钱后,发现无法提现,平台客服以违规操作为理由,把李某的××彩票APP平台账号封了,李某这时才发现被骗了,共计被骗10454.2元人民币。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这类诈骗多以网络平台引诱群众参与投资理财,犯罪分子有的鼓吹、介绍所谓能准确预测股票、期货涨跌的‘专家’、‘大师’,要求受骗者一开始参与投资时就交纳一定的各类‘服务费用’;有的推出‘荐股平台’、‘投资平台’,将受骗者引诱到虚假的软件平台,参与贵金属、原油等现货、期货交易,而这些交易系统都是犯罪分子事先伪造的,犯罪分子可以在后台实时操纵行情,伪造交易记录,让受害者以为自己所投入的少量资金,在短期内获取了较高的收益,进而持续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最终所有投资都被骗走。”办案民警说,“针对此类诈骗,投资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资理财一定要在国家批准的正规平台参与,不要被社交平台上所谓高回报、无风险的投资所迷惑。要切记,投资一定伴随着风险,无风险的投资必然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