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盛:心里有个扶贫梦
□ 记者 赖容
“很感谢上级给我们村派了一位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年轻有为,带领我们抓党建、抓项目、抓经济、抓民生,让偏僻落后的上界村焕然一新……”12月20日,当记者来到漳平市拱桥镇上界村采访时,党支部书记陈秋洋如是说。
陈文盛原是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干部,是一个很有学识的博士。“2016年7月,我福建农林大学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所以更了解农村的苦楚和农民的不易。2017年底,当得知省里正在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帮扶时,我主动请缨。”陈文盛感慨地说,“我选修的是农学专业,我心里始终有个扶贫梦,我希望用自己所学能服务一方百姓。”
脱贫攻坚,从贫困户抓起
上界村有333户1183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8户52人。驻村帮扶,贫困户增收是个大难题。
近两年,在陈文盛的带领下,上界村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实施了红芽芋种植、蛋鸡散养、无花果种植等多个激励扶贫项目。今年,该村进一步发挥党员合作社作用,统一流转土地30亩,帮扶贫困户种植红莲,并统一收购红莲子产品。贫困户陈永洋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建起了养殖场,他说:“莲子、无花果种植和蛋鸡养殖,一年下来收入有三万多元,日子越来越好。”
陈文盛还带领种植户尝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贫困户许福坤在他的帮助下试种牛奶玉米,在夏季旅游旺期收益良好。“尽管有些关键技术还没完全掌握好,但没想到可生吃的牛奶玉米很受游客欢迎,一根玉米棒卖10元都不够卖哩。”许福坤乐呵呵地说。
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群众反映最急切的,就是村两委工作的方向。“陈文盛书记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几十年来,经过龙崆洞景区的一段‘回乡路’一直没硬化。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回家的路通畅了,点赞!”旅外乡贤画家陈茂诚说。
生产道路没硬化,他就策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饮水安全有问题了,他就进行人饮工程提升改造;路灯覆盖面不足,他就实施环村亮化工程……两年来,上界村共实施民生项目10余个,累计投入340多万元。“陈书记带领上界村党员干部将工作做深做细,一桩桩事情,一个个项目,每一件都做到群众心坎里!”拱桥镇副镇长黄马木说。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移动”的村两委会诞生了。陈文盛把村两委会下沉到自然村开,外隔自然村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就是在这样的会议中提出来的,村两委也很快争取来市老区办10万元。乡亲们听闻此事,自发募捐2万元、桌椅10余套用于老年人活动。同时,党支部还推行“周二”核心工作法,村干部为村民办实事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在到村里办事很方便,时间固定,去开个证明、盖个章,立马就办好。”这是村民对村两委转变的亲身感受。
科学谋划,让青山变“金山”
上界村生态环境良好,名木古树众多,几百只白鹭常年栖息于此,种类繁多的蝴蝶、蜻蜓随处可见,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但由于是水源地,如何发展产业却让陈文盛陷入两难:“要发展,会受到生态红线制约;不发展,村民的生计是大问题。”
为破解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陈文盛带领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多次走出去学习考察,同时还把专家引进来上门教授,当地干群逐渐形成了共识。上界村主任陈庆福说:“陈书记带着我们四处考察学习,还多次把专家请进来,帮助做了详细的五年发展规划,我们正按照‘一心一轴两环三区’的布局绘制生态发展蓝图。”
有了方向,可从何入手?一番深入的调研和探讨后,陈文盛认为应该做好“水源地”的文章。首先是从“拆”入手,拆除空心房、猪圈等5000多平方米;其次从“建”入手,他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320多万元建设污水管网、河道护栏、旅游公厕等,下一步来自省生态厅的资金800多万元将用于水源地综合整治;最后是从“美”入手,争取40多万元整治房屋立面4000多平方米,争取15万元用于种植花卉树木绿化美化村庄。日前,长期在美国的上界儿媳文淑华难得回来一趟,不禁感慨:“太美了,变化太大了。”
据介绍,上界村去年获得了“龙岩市级文明村”、“漳平市农村家园清洁示范村”称号,今年又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目前正在申报省级绿盈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