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真情解民忧的“阿炳”
——记连城县劳动仲裁院院长林炳生
□通讯员 黄水林 张柏光
“林院长,谢谢你帮我们讨回了工钱……”近日,在连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人事仲裁院,文亨镇的老罗拉着仲裁院院长林炳生的手连声道谢。
文亨镇一私营企业倒闭后,老罗作为留守人员留守了两年却一直没拿到工资。林炳生接案后经了解,该企业正在进行倒闭清算,便立即介入要求清算资金优先支付欠薪。在林炳生的努力下,前不久老罗拿到了五万多元欠薪。
林炳生是连城县人社局一位普通党员,在劳动仲裁这个岗位已10余年,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先后调解、仲裁了几百起劳动纠纷和工伤赔偿,结案率100%,多次获系统党委优秀党员、全市法制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阿炳”。
他是个“大好人”
2006年,林炳生从南京财经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分配到县人社局工作,在当时条件简陋、人员缺乏、设备不完善的条件下,撑起了全县劳动人事纠纷案件的仲裁工作,一干就是十余年。
大家知道,申请劳动仲裁的申请人中,80%以上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这些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往往概念模糊不清,沟通存在一定难度,为此“阿炳”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相关政策法规,耐心倾听每个案件的“症结”,详细而准确地回答每个问题,避免劳动者跑冤枉路。
一次,一位外来务工者发生了工伤,跑来向仲裁部门求助,但他只能说出老板的名字,对单位的名称等表述含糊不清。“阿炳”得知后,根据受伤者提供的信息,积极主动与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员联系,并多方打探单位名称等信息,确认该老板属于没有用工资质的小包工头后,便及时将信息告知劳动者,同时告知劳动者正确的维权途径,为劳动者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10余年来,“阿炳”接待过数以百计的求助者,凭借他对群众负责的满腔热忱,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核对信息、查清情况、解难释疑,经过“阿炳”调解、仲裁过的人都会称他是“大好人”。
他是头“老黄牛”
林炳生年纪不大,但在人社系统都被称作是“老黄牛”。这几年,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申请调解、仲裁的案件也逐年增加。可劳动仲裁院就“阿炳”一个人,忙前忙后,遇到故意刁难的当事者,往往将调解的时间定在周末或节假日。按理说,遇到这类事可以要求他们在正常工作日来办理,可“阿炳”不计较,而且还创新出“周末仲裁庭”的新举措,实行全年无休期办理。
“太谢谢你们,让我这么快就拿到了工伤赔偿款,能拿到这笔钱多亏了你们人社部门周末仲裁庭,为我们解决了工伤赔偿问题。”去年底,贵州籍农民工刘某数着企业经办人递给他的38600元工伤赔偿款,脸上满是笑容。原来,“阿炳”赶在周六将一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庭审,安排在被申请企业连城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地进行,仅用两个小时就圆满调解了这起劳动争议案件。
据悉,几年来,“阿炳”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40多起,他说:“牺牲几个休息日事小,没帮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事就大了。”
工作上“一根筋”
有位企业老板谈到林炳生调解起劳动纠纷来,都说他是“一根筋”,只要他接手的案件,他会不厌其烦地一抓到底,直到双方满意了才会罢休。
2016年9月,一名双手截肢的工伤职工在信访局上访,“阿炳”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信访局,凭借他丰富的办案经验,在安抚职工情绪的同时,根据事故经过,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终于平息了一场纠缠,避免了事态的恶化。
该双手截肢者陈某是连城某纸业公司机修工。2016年1月在公司车间工作时,双手不慎被压纸机卷入,导致双手上肢截肢,被认定为工伤,并被鉴定为一级伤残。由于用人单位有为其参加工伤保险,致使用人单位要承担的工伤赔偿项目较少,伤者陈某严重心理不平衡,先后向县信访局、姑田镇政府信访。
“阿炳”接案后,前后10余次到企业苦口婆心做双方工作,终于达成解决方案,保留了双方的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并一次性支付伤者12万元。当陈某听到解决方案并拿到赔偿款时,要跪在“阿炳”面前,但被“阿炳”一把拉住了。这样的事例,在“阿炳”十余年的仲裁中,不知发生过多少次。
多年来,“阿炳”在办案中秉公执法,确实得罪了不少人。谩骂、诬陷、人身攻击的事也时有发生,但“阿炳”从不畏惧,他说:“工作上的困难,是对自己的最好磨炼,只要走得正、行得直,受点委屈、遭人谩骂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