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故里物华新
□ 丘富开
7月28日,我再次踏上杨成武将军家乡——长汀县宣成乡参加文学笔会活动,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尘封的记忆一旦打开,当年拜谒将军故里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是1996年春天的一次汀南片中学语文教研活动,我到宣城中学听课。从三洲出发,经濯田镇水口村后转入通往宣城乡的县道。路面变窄了,还是坑坑洼洼的沙子路,不少的坑里还布满积水。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才到达宣成。
午饭后,没处休息,便和两个同事四处转悠,看到了那棵神奇的大樟树。大樟树与将军共荣辱的灵性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让我久久凝望。
再次踏上将军故里,极目满眼繁华,仿佛置身仙境桃园,幸福在周身流淌。
我们首先来到张赤男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松柏常青。我们敬献了花篮,聆听了张赤男的英雄事迹,知道他是杨成武将军的引路人,心中肃然起敬。我们肃立默哀,久久不忍离去。
其后,我们又参观了将军的故居展览馆、将军长廊、荷花池、五星广场等,心灵受到很大震动,为将军家乡的巨变感到欣慰。
将军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上下两厅配合左右厢房,砖木结构,中轴对称,宽敞透亮。站在门口,远眺前方,对面的马鞍山连绵起伏,转身回首,屋后的山峦起伏有致,活像案桌上的一个精巧笔架。难怪人们都说“前有马鞍山,后有笔架山,不出文官,必出武将。”民间传说,给故居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人追寻玩味。
走进故居大门,四周木板墙上挂满了将军与家人的生活照片,记录着将军一家其乐融融的珍贵镜头,透露出将军尊崇祖训、和睦相处的良好家风,体现了杨家“清白遗风”的忠实传承。
走出故居,余坪外有一方不大的池塘。池塘上荷花正艳,妖娆多姿,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不远处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整齐有序,店铺相连,好不热闹。水泥路面平整宽阔,干净整洁。田野里百香果爬满棚架,生机勃发。棚架下,大大小小的百香果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飘散着诱人的果香。连片的槟榔芋绿意盎然,长势正旺。一旁的稻田也不甘示弱,好像要把全部生命展示。
在余田坑水库建设工地,但见群山绵亘,大坝高耸,雄伟壮观。大坝分主坝和附坝两部分。主坝屹立在群山夹峙的山坳间,全用厚达5米以上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高达53米。附坝25米。据介绍,水库于2016年3月正式动工,水库总库容264万立方米,灌溉总管长11998米,灌溉受益面积达6000亩,日供水流量超过1500吨,工程总投资超过1.2亿元,是宣城乡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该水库建设工程是将军夫人赵志珍大姐为了却将军心愿争取来的一个重大项目。
将军一手谋划的岭背迳水库,2008年10月竣工。108米的弧长大坝,足有10层楼高,也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总造价达700多万元。水库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总库容104万立方米。举目四望,绿水环山,碧波荡漾,如同跌落大山深处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到一处,深感将军故里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将军故里物华新,这里的一切都见证了将军的赤子之心,见证了将军的浓浓桑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