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池红色胜迹


图为新罗区小池镇龙池书院。 陈律全 摄

□陈健

1929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次入闽三次攻占龙岩城,连克永定、白砂、旧县、新泉,纵横驰骋在汀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土地革命的浪潮波及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等县,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新局面,促进了以上杭古田、龙岩大池、小池为中心区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小池,是当时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从1926年起,小池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革命斗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写下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近日,我们一行在小池寻访革命胜迹。

位于小池东南旗顶山麓的龙池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数百年来,培育造就了无数英才。史料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龙池书院办起了小池公立国民学校。1920年初,在学校任教的先进知识分子陈甲昌,是邓子恢等发起组织的进步团体“奇山书社”成员,1923年9月,邓子恢创办《岩声》报,其积极撰写稿件,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揭露反动统治的罪恶,唤醒百姓向反动统治者进行斗争。小池为《岩声》报销量最多的乡社,龙池学校成为小池及周边地区宣传革命思想的主阵地。中共龙岩县的党组织成立后,1926-1927年,郭滴人等在小池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了在龙池学校任教的陈茂钟、陈甲昌等为中共党员,1927年春夏,中共小池区党组织成立,该校的陈茂钟为书记、陈甲昌等为委员。

1929年6月,小池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中共小池区委和“区苏”在龙池学校办起了“龙池区苏维埃学校”,7月又更名为“列宁学校”,为执行新的教育任务,学校创办了《小镰刀》校刊,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吴潮芳、陈仁麒、邓传英、邹昌茂等一大批红色英才。

1929年9月6日,红四军军长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出击闽中,回到龙岩驻于小池,朱德居于龙池书院,这里是“朱德旧居”。适逢小池区召开群众大会及党、团会议,部署“扩红”工作,朱德军长亲自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期间,朱德军长将一把军号授予红军女战士廖仁美,廖仁美是红军第一位女司号员。红四军在小池期间,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工作方法,加强地方组织建设和“扩红”工作,邀请了小池区委的同志到红四军司令部商讨工作,派红军干部到小池区检查指导,促进工作的开展。

我们来到位于小池集市坝墟的赞生店。这是一座二层的商铺,建于清末至民国年间,寨仔背张姓人家开的。史料记载,1929年5月22日早晨,中共小池区委陈茂钟等赶往古田,为红四军做向导,红四军飞越彩眉岭直抵龙岩小池后,毛泽东居于赞生店。当晚,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军首长及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党代表为陈毅兼),二纵队司令员胡少海、党代表谭震林,三纵队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罗荣桓等于此召开军事会议。中共龙岩县、小池区党组织负责人郭滴人、吴潮芳介绍了敌情,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兵力对比情况,朱德部署了攻打龙岩城的作战方案。23日,红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一举攻克龙岩城。

6月18日晚,红四军再次在赞生店楼上召开各纵队司令员等领导参加的军事会议,对第三次攻打龙岩城、全歼陈国辉旅作出了缜密部署。19日,红军和龙岩县的地方武装英勇战斗,第三次攻克了龙岩城,彻底消灭了陈国辉部。

赞生店,是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朱德成功运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攻克龙岩城的运筹帷幄之地。

走出赞生店,我们来到位于小池镇政府后面的蓄川厝。这座民宅为五品职衔、奉直大夫陈源于清朝嘉道年间所建,该民宅宽敞,雕龙画凤,极具地方特色。1929年5月22日红四军抵小池后,司令部设于此,朱德军长居于此。1930年11月,红军医院迁到这里,斯处亦是红军医院的旧址。这座民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文物价值和红色情愫。

奉思堂,紧挨着蓄川厝的左侧,为开国中将陈仁麒故居。陈仁麒1913年7月出生于右厢房,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将军于1929年参加小池暴动,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发现、宣传人民军队六位经典英烈之一董存瑞的主要当事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走出陈仁麒将军故居,我们沿着乡道往西北方向约走300米,来到了位于小池盆地中央的廖厝坪,这里现为小池中学校址。这里原是一小山丘,地势平坦开阔,昔时是户外集会、活动的场所。

1929年5月22日下午,红四军进驻小池后,中共小池区委为欢庆红四军的到来和小池暴动成功,在这里召开了千人大会,朱德军长作了打土豪、分田地,进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扩大红军队伍的讲话。通过这次大会,小池人民更加明确了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目的,当地人民也亲眼目睹了红军的风采和其严明的纪律。

1930年5月23日至24日,龙岩县龙池区(今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苏维埃政府于廖厝坪隆重举行运动大会。这次运动大会规模宏大,有农民、苏维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赤卫队员和学校学生参加,运动会还专门设立了女子组,体现了妇女走出家庭参加革命活动和男女平等。比赛项目有田赛跳高、跳远,径赛100米、220米、1000米及团体游戏操、军事操、武术等共30余个项目。这次运动大会开得很成功,是闽西苏区召开的各类运动会的典范,为中共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之首创和先声。

看了这些在集镇周围的旧址、旧迹后,我们抓紧时间驱车来到了位于璜溪村“洋首”的将军庙。这座庙规模不大,是一座单体围合院建筑,分上殿和下厅两部分,庙宇虽小,却雕龙刻凤,有隽秀之美。据当地人说是建于明末清初,约有500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古田会议期间,蒋介石发动闽粤赣三省军队“会剿”计划,妄图扑灭闽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四军。为粉碎敌人进攻,红四军前委决定红军全部“离开闽西”,转战江西,以求粉碎敌人之“会剿”而达到“巩固闽西”和发展赣南革命根据地之目的。1930年1月3日,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三、四纵队从古田出发奔向江西;5日,国民党刘和鼎部和杨逢年部从永定、龙岩夹攻小池。毛泽东亲率红四军第二纵队飞越彩眉岭,在小池将军庙设立指挥部,将红四军二纵队和龙岩县赤卫队部署在附近的三个山头阻击敌人,激战至下午黄昏,敌伤亡不少。傍晚,敌人支撑不住,败退在小池汪洋、坝圩一带。敌军不知红军虚实滞留小池不敢进犯,从而解除了对主力红军的威胁。红四军二纵队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退守黄斜,从容撤往古田后,毛泽东按照计划率红四军二纵队向赣南进军。红四军一走,敌军失去“会剿”目标,闽西各地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敌军处处挨打,加之敌人内部矛盾重重,三省的敌军只得分别撤回江西、广东及福州等地,嚣张一时的三省“会剿”被彻底粉碎。

小池的红色旧迹其实还有不少,如红四军后勤部驻址裕远楼、邓子恢开展农民运动的旧址赖邦丁庙祠,以及中共龙岩县委在山狗凹、京源山、培斜小溪庐等地的遗迹,可惜由于岁月的侵蚀,这些旧址遗迹或倒或塌,已难以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