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换颜“山光水浊” 永驻绿水青山


编者按

5月6日,新华社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刊发文章,报道长汀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经济、致力脱贫攻坚,本报予以转载。

□ 新华社记者 林超

5月的福建省长汀,层峦叠翠,景色宜人。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长汀,这个著名的“山光水浊”之地,已成为生态美、百姓富、产业优的“生态家园”。

“滴水穿石”:“山光水浊”换颜

长汀,曾是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因处严重水土流失区,长期红壤裸露,被称作“火焰山”。

1983年,长汀被列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拉开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2000年,福建省进一步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打响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浸染在这片土地上,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今天的长汀,传颂着“断臂铁人”兰林金的新故事。

2003年,兰林金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臂。曾是军人的他崇尚“永不言弃”,几年后,大胆承包了2270亩荒山造林,一直干到今天。

“断臂了,使不上劲,别人挖一铲,我挖10铲;用不了剪刀,我就用牙为7万株油茶剪枝。”兰林金回忆。

今年春季,他亲手栽下的近1000亩油茶、脐橙、金桔、毛竹已绿遍山岗。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部队、高校……长汀水土流失区成为社会各界“治荒山”的战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沸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万亩,水土流失率已降低到7.95%。如今,长汀森林覆盖率达79.8%,成为福建最绿县份之一。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