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减税是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程辉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减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7项减税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包括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等。今年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三年内减税6000亿。除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优惠范围和力度以外,还首次授权和鼓励地方政府自主减轻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地方税种税负。

此次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不啻为新年“民生大礼包”:首先,力度空前,预计每年可为小微企业减负2000亿元,3年就是6000亿元。放在中央财政层面,也许并不是太大的数字,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尤其是挣扎在盈亏平衡点附近的企业而言,意义不可小觑。此外,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可与地方税种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允许各省(区、市)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税种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也就是说两类政策可以叠加享受。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再推出一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兼具普惠性与针对性的减税组合拳,紧密围绕小微企业的“痛点”入手,有利于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促进扩大就业。不得不说,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此次的减税措施对小微企业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之举。某种意义上说,减负政策的推出,可以让很多难以为继的小微企业生存下来,也让不少盈利爆发式增长的企业可以继续享受优惠,从而壮大企业规模,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扩大再生产。加大减税力度,可以让更多企业因此降低成本。政府和企业共渡难关,企业活力得到释放,最终带来的是经济持续繁荣。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加大减税力度,应当持续。从而对经济增速的反弹,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期盼,更大规模与力度的普惠性减税措施还将继续推出,以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