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那么,龙岩文旅有哪些家底,何以有此底气?

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三张靓丽的名片,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遍地开花。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这里更有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长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冠豸山、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武平、“华东第一洞”龙洞……而这,就是龙岩向世界邀约的底气之源。

移步换景串珠成链,全域旅游风光无限。如今,如果远方的游客来到龙岩,热情的龙岩将奉上一顿精彩纷呈的文旅康养全域之旅“大餐”:去上杭,穿越厚重历史时空,来一次探索红色精神的“红色之旅”;来武平,赴一场绿色生态“氧吧”的“我氧你”之约;奔新罗,来一次地下龙宫的“寻龙之旅”;赴长汀,倾听“最美小城”青石板流淌的汀州古韵;到永定,感悟土楼民居瑰宝的魅力;飞连城,感受冠豸山水丹霞地貌的钟灵毓秀;看漳平,永福花乡的漫山樱花……

为进一步做透“七景区”,我市全力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永定、上杭、长汀等县(市、区)已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市级全域旅游规划大纲评审已完成,已选出3个大纲方案,编制单位正在招标阶段。同时通过大力推介龙岩“七景区”精华之旅、百里红色朝圣之旅、客家风情体验之旅、生态休闲养生之旅、“七景区”研学培训经典线路、名人故里文化之旅、环梅花山生态之旅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全域旅游在龙岩正逐渐凸显它的“磁性”。据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文旅康养产业预计实现产值766.25亿元。其中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800.9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398.94亿元,同比增长27.9%。

深耕红土 做大做强文旅康养千亿产业

深耕闽西红土,绘就美好蓝图。去年,我市制定出台《龙岩市培育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锁定文旅康养千亿级支柱产业目标。

今年,又先后出台了《龙岩市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龙岩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龙岩市旅游“七景区”建设工作方案》和《龙岩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六条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和“七景区”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打响“红色古田·养生龙岩”品牌,为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和文旅康养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活力。

狠抓项目支撑,梦想方能成真。为把蓝图做细做实,我市立足文旅资源优势、整合产业优势,将红色历史文化旧址、古村落遗迹、生态环境开发保护等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优势要素向产业基地和项目集中,重点盯紧54个“七景区”项目和75个文旅康养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龙岩洞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心城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央红色交通线及金砂红色小镇项目、长汀“唐宋古城”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促进“七景区”文旅康养产业特色化发展。

推动文旅项目做实,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和“七景区”建设,不仅提出了“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产业发展布局,还与省国开行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到全域旅游PPP项目200亿元授信额度。市文化和旅游局抓住机遇,多次组织梳理全域旅游PPP项目。截至11月4日全市累计梳理8个大项目、21个小项目,总计约78亿元。11月6日已正式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截至12月6日,市财政局及七个县(市、区)财政局对全域旅游PPP项目(一期)《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均出具了批复意见并形成实施方案。近期将完成PPP项目入库工作。

深耕红土地,正持续发力。日前,我市印发了《关于建设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旨在将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培训、研学目的地,全国一流的森林康养基地,“红绿”交相辉映、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文旅康养小城市。前景在望,这又将是我市持续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的一个新的有力支撑。

魅力绽放“七景区”,热情红土迎客来。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市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未来可期,龙岩正奏响文旅康养产业的下一曲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