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创新学习载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
让主题教育“实”起来
本报讯(通讯员 马斌)昨日,位于永定区福建土楼博物馆的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专题馆内,许多市民结伴参观。至目前,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专题展共接收7100人次的党员干部参观,这是永定区创新学习载体,用好用活区内丰富红色资源,让主题教育“实”起来的成效之一。
如何避免学习教育“悬在空中”、空洞无味?永定区通过编演好红色话剧、讲述好红色故事、展示好红色文化三种方式,让党员干部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持续掀起“大学习”热潮。
10月4日,红色题材话剧《信仰》如期上演。自每周二、四晚常态化演出以来,《信仰》共吸引了全区近2000人次的党员观看。不少观众表示,这既是一次视觉艺术的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
永定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为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该区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仰》的成功编演便是其中之一。《信仰》以上世纪30年代初期,永定伯公凹“邹氏七兄弟”为保护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而壮烈牺牲的史实为题材而创作,成为永定区在主题教育中颇受欢迎的可视、可听的一个教育载体。
讲好红色故事也是该区创新学习载体举措之一。每周一晚8点30分准时在永定电视台播出的《客家讲古会》,便是由“讲古人”讲述发生在永定的红色故事的微视频。至目前,《客家讲古会》已经播出第十五讲,并每周推送1期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播。
为讲好红色故事,永定区组成了以区委“血脉讲师团”为主讲人的红色宣讲员,走进机关、社区、农村,多种形式宣讲永定红色故事。近期,“血脉讲师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
为展示好红色文化,该区积极做好红色文化保护挖掘,先后打造了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万源楼红色展馆等,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参观展馆。参展过程中,注重通过图片、文物、实物、资料、油画、场景等展陈,辅以访谈式、演讲式、专题式等多维度的模式,激励党员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