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业污水治理、城乡污水垃圾治理、淘汰黄标车、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等系列生态环保攻坚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9%,2018年9月、11月份82条小流域全部消除劣五类水质,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天蓝、地绿、水净的龙岩,让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村庄美了,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1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县出台了全国第一份林改规范性文件、颁发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创造了林改的“武平经验”。

林改18年,成绩斐然。林改前,林农没有收益权,乱砍滥伐事件屡禁不止。林改后,林木成了资产、林地能流转、林权证可抵押贷款,林农把山当田来耕、把树当儿来养。在全国林改策源地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林农说:“林改,改出了绿水青山、改出了金山银山,让村庄变美了,村民腰包变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4月15日,捷文村村民李广军又来到自家的林下灵芝基地打理。他突然来了一句:“有了惠林卡这个及时雨,我们林农发展生产更有信心了!”原来,李广军的林下灵芝基地是通过申请惠林卡贷款兴建的。

早在2017年,我市就创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在全国首发“普惠金融·惠林卡”,帮助林农解决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累计发放惠林卡11323张,授信额度89400万元,用信61620万元,实现了惠林、惠农、惠及千家万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总书记对老区苏区的亲切关怀、深情嘱托,又一次为闽西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让绿色赶走贫困,绿色才永不褪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绿色赶走贫困”的路径探索,如:武平县的“一鸡一果”(象洞鸡、百香果)产业方兴未艾;长汀县结合产业扶贫,在四都、古城、铁长等地开展林下经济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连城县打造朋口全国兰花一条街……通过加强乡村生态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正成为老区苏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记者昨日从市林业局获悉,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竹业、森林旅游、林产工业等六大生态富民产业。去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409.1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970万亩,森林旅游接待游客964.8万人次、直接收入8.6亿元。

城市转型,产业升级,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两天前,广东省梅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考察了我市龙津湖公园项目。走在环湖栈道上,看着蒙蒙春雨中的公园美景,远道而来的客人对龙岩市在中心城区建湿地公园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管是宜居环境建设,还是产业经济发展,闽西人民早已形成强烈共识:绿色发展是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的必由之路。要把生态环境当作最大的民生福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城市转型、产业升级,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由此,近年来我市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为打造“一市两区三组团”“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奠定了强而有力的生态环境基础——以龙津环保、龙马环卫装备等企业为龙头,我市发挥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大力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依托良好自然生态气候环境,我市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全力推进旅游“七景区”建设;探索新时代“靠山吃山”发展模式,我市把特色现代农业纳入“六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和林下经济。

与此同时,改革创新大潮奔涌,推动龙岩绿色发展新动能加速迸发。2016年6月,福建率先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两年多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探索。除了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林改“武平经验”外,我市试点推行汀江上下游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市场体系,试点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创新环境保护监管考核机制,不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近期采访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我市还将通过严格环境风险项目排查,推进重污染产业绿色转型,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低碳试点,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等举措,进一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看看现在,闽西大地欣欣向荣,山上山下生机盎然,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和展现城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继续用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和龙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实践回应“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深情嘱托。